内需是什么?

内需就是国内居民的消费,消费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多少和收入水平。中国比美国多了10多亿人口,人均收入已跨入了所谓“中等国家收入”水平行列,为什么内需还连年不足?中国人的消费能力都哪去了?

看完了以下两个实例,你就会找到答案。

第一个例子:假设在新疆某个地方发现了一个金矿,当地政府从广东招商来一个投资者,建了一个矿场。矿主雇了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收入1000万。矿主把收入中的50%作为工资发给工人,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这些工人从工资中每年拿一万租房子,剩下四万用作消费,娶老婆,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

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当地的住房就会出现需求的增加。于是,矿主就投资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还要吃要喝,所以他又投资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新的工人,这样工人的妻子就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因为人口增加,就业增加,本地的消费需求就变的更大了。

如此下去,几年后,这个地方就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需求,于是就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唱歌,于是当地就有了咖啡厅、歌厅、电影院、商店等。这样,50年过去后,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第二个例子:同样假设在新疆某个地方发现了一座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收入1000万。但是现在矿主只把收入中的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工人得到这些钱只够他们填饱肚子,没有剩余的钱租房子,没有剩余的钱谈恋爱和娶老婆,只能挤在工厂的窝棚里。

矿主虽然一年赚了900万,但本地都是穷人,没什么消费能力和商业生意需求,生活条件也很差,他就只能把赚得的钱投到其它地方去。于是,矿主用一部分钱在北京买了房子,用一部分钱在沿海地区放高利贷,用一部分钱在国外投资移民。在本地,他只买了一个豪华别墅,雇了几个工人当保镖,找了一个更年轻的女人当二奶生孩子。

当地的工人除了工作养家糊口外,拼命省钱以备看病和养老,此外根本没有剩余能力进行别的消费。这样发展50年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和一些小商业外,依然没有发展起来别的产业。金矿挖完后,矿主带着巨款走了,留给当地只是污染、失业和贫困。

这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模式。拉美国家大多独裁,大资本家垄断国民经济,社会贫穷的同时伴随严重的两极分化。相对来说,美国实行的是宪政体制,虽然也有贫富差距,但相对而言,人均收入的差距并不很大,民富国强。

拉美贫穷并不因为自然环境不如美国,而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居民的财富积累缺乏可持续的增长能力,这不是居民没有劳动的创造力,而是劳动和财富分配制度方面出了问题。

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拉美的问题?

在政治上,今天的美国人应该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一个科学的国家管理体制;而在经济上,美国人应该感谢亨利·福特,因为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

其实,美国梦的缔造者不是美国总统,而是亨利·福特。在古今中外众多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他用他的T型车缔造了美国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

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汽车厂的工人发高工资,同时还创造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使汽车成本大幅降低。在福特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汽车公司的同时,汽车工人有了钱,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

当美国完成西部扩张后,在领土扩张上已没有回旋余地时,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经济增长的金矿,这就是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正是他们带动了巨大的社会内需,支撑起美国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拉动经济高速增长。

美国是一个3亿人口的国内消费市场,但美国从来就是一个主要依靠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中国有13亿人口,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却年年内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贸和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不是怪事吗?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正像上面的第二个例子,我们社会的收入增长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分配给老百姓,而是最大可能地分配给了政府和资本所有者(资本家)。政府投资能带动消费吗?少得可怜。先不说政府投资中有多少重复建设和无效工程,政府投资产生最直接的效果是增加了社会的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使得生产能力进一步过剩。

为了解决国内就业,国内劳动力成本就必须一压再压,以便取得出口的优势。这些措施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国内劳动力价格长期停滞不长,老百姓的收入不能提高。

比如,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堪比中东的很多国家,按道理当地人民应该很富裕。但事实恰恰相反,新疆很穷!可见,一个有资源的地方并不见得能因此发展起来,这取决于政府是否真正把老百姓的收入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国人还不富裕。我们的钱本来就不多,却被装在少数人的腰包。中国人本来就不富裕,还要顾及养老、看病、孩子上学等。经济情况稍微好一点的人,其实也很纠结,挣的钱在银行压一块,在房子上压一块,在股市里套一块,看起来不少,但是转不动,都是死钱。

当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买一个小房子的时候,当一个家庭的孩子上学就要掏空家里的积蓄的时候,当在股市上投了钱就相当于给政府捐款一样的时候,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款吃一顿饭的开销的时候,我们能指望老百姓不去省吃俭用、不去疯狂存钱、不去为养老发愁吗?能指望银行里那几十万亿的存款转化为巨大需求吗?

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是要走向美国,还是变成下一个拉美? 

延伸阅读:

1. 储蓄真相

储蓄率高达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是20%左右。

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是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国民储蓄分三部分,一般国家都以居民储蓄为首,然后是企业储蓄、政府储蓄,而中国的储蓄结构却相反。

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

2. 内需不足真相

中国社会的收入增长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分配给老百姓,而是最大可能地分配给了政府和资本所有者(资本家),老百姓手里没钱,而政府投资带动的消费少得可怜。

以新疆为例,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堪比中东的很多国家,按道理当地人民应该很富裕。但事实恰恰相反,新疆很穷。可见,一个有资源的地方并不见得能因此发展起来,这取决于政府是否真正把老百姓的收入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3. 金融真相

物价一直在涨,A股一直在跌。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的,而A股也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现在有意思的:中国的CPI不断攀升,可A股指却越来越低,两者完全不吻合。究其本质,是中国金融系统的不完善,金融是最高层次的经济调控,一旦不完善引发的怪相就太多了。

4. 产业真相

实体产业被掏空,虚拟产业在猛增。

搞实体的越来越少,玩金融、互联网、配资等虚拟产业的越来越多。实体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社会究竟需要多少人在上层配置资源,这是看它的实体产业有多丰厚。而现在大量人才都涌向虚拟产业,于是出现了大量泡沫,比如P2P、融资投资、配资炒房等各种投机现象,所以中国正在空心化。

5. 税收真相

穷人越缴越多,富人越缴越少。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薪资多少分级的,但是工薪阶层恰恰是中国最穷的一部分人。中国富人的资产很少以薪资为主,往往以股票、股权、债券、房产等为主,很多还有灰色收入,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避税,但是工薪阶层就束手无策了。因此,中国要想调控贫富差距,必须想办法深入其资产领域,而不是如何设置缴税门槛。

6. 商品真相

工厂卖不出自己产品,消费者买不到称心产品。

中国工厂习惯于“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现在连“薄利”的底线都兜不住了。可是工厂效益越不好,越容易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结果生产的产品越来越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于是现在两头空。